距离CSP-J/S考试越来越近,不少家长后台留言:“孩子明明知识点都会,为啥练题总丢分?”“怕考试时一个小疏忽,影响进复赛的机会”......
其实很时候,孩子丢分不是因为“不会”,而是栽在“没想到”的细节上——今天小码就把初赛笔试和复赛机试的高频易错点拆解开,帮孩子提前避开这些“掉分陷阱”,稳稳抓住该得的分!
3类题的“高频坑”,别让细节毁了成绩
初赛考的是基础认知和代码分析能力,易错点大多集中在“概念混淆”和“思维惯性”上,尤其这三类题要重点注意:
1. 选择题:基础概念别记混,这些坑最容易踩
数据类型范围搞不清:比如int的范围(-2³¹~2³¹-1,大概±20亿)、unsigned int的无符号特性,还有long long和int的区别——很多题会故意给个“刚好超int范围的数”,比如让算2³¹,要是默认用int算就错了。
运算符优先级记乱:尤其是“赋值运算符(=)”和“比较运算符(==)”、“逻辑与(&&)”和“按位与(&)”、“移位运算符(<<)”和“加减(+/-)”的优先级——比如“a + b << 1”是先算a+b再移位,不是先移位再相加。
进制转换漏位数:二进制转十进制、八进制/十六进制转十进制时,容易漏算位数(比如把二进制101当成5,却忘了是“1×2²+0×2¹+1×2⁰”,要是多写一位就错了);还有十六进制的A-F(10-15),容易把F当成16。
ASCII码记混:比如大写字母(A-Z:65-90)和小写字母(a-z:97-122)的差值是32,数字字符('0'-'9':48-57)——题里常考“'a' - 'A'等于多少”“'5'的ASCII码是多少”,记混就直接错。
2. 阅读程序题:逻辑陷阱别踩,特殊情况要考虑
这类题是“看代码猜输出”,易错点全在“没考虑边界”:
循环边界算错:比如for循环“for(int i=1; i<=5; i++)”是循环5次(i=1到5),但要是写成“i
递归漏终止条件:比如递归求阶乘,要是漏了“n==1时返回1”,就会无限递归;还有递归里的变量是否“回溯”(比如局部变量和全局变量的区别,全局变量会被递归修改,局部变量不会)。
位运算理解偏差:比如“a >> 1”是整除2(但负数右移可能有问题,不过J组一般不考),“a & 1”是判断奇偶(结果1是奇,0是偶);容易和“a / 2”“a % 2”搞混(虽然结果有时一样,但原理不同,题里可能挖坑)。
3. 完善程序题:上下文要结合,别孤立看代码
填代码片段时,最容易“脱离前后文”:
循环变量错:比如前面定义了“int i=0;”,后面循环里却写成“for(i=1; ...)”;或者循环更新是“i++”还是“i+=2”(比如遍历奇数还是所有数),没看前面的条件。
判断条件漏“等于”:比如“if(x > 5)”还是“if(x >=5)”,要结合前面的代码逻辑(比如前面已经处理过x=5的情况,还是没处理);还有“else if”的顺序,比如先判断小范围再判断大范围(比如先判x>10,再判x>5,否则x>5会包含x>10,逻辑错)。
返回值类型错:比如函数定义是“int f()”,但填的返回语句是“return 3.5;”(返回浮点数,类型不匹配);或者递归函数里漏写返回值(比如有的分支有return,有的分支没写)。
思路对了也可能0分,这些细节别忽略
复赛是写代码跑测试用例,很多孩子思路没问题,但因为“代码细节没处理”得低分甚至0分,尤其这三类问题要警惕:
1. 输入输出:格式错了全白搭,这些坑别踩
漏读/多读数据:比如题目给3个整数,用cin读的时候只读了2个;或者输入有多组数据(比如“输入T组测试用例,每组2个数”),没写循环读T组,只处理了1组。
输出格式不对:比如题目要求“每个输出占一行”,结果写成了“输出后不换行”(用cout没加endl);或者要求“输出保留2位小数”,结果直接输出了整数(比如应该用printf("%.2f", x),却用了cout<<x)。
用错输入方式:比如输入数据量大(比如1e5个数),用cin会超时,应该用scanf;但J组数据量一般不大,不过习惯用scanf更稳妥(避免超时坑)。
2. 变量与数组:越界/未初始化,小问题毁全局
数组下标越界:比如定义“int a[100];”,却访问a[100](数组下标从0开始,最大是99);或者循环里的数组索引超过定义的长度(比如for(i=0; i<=100; i++),a[i]就会越界)。
变量没初始化:比如定义“int sum;”,直接用sum += x(sum初始值是随机的,结果肯定错);尤其是全局变量和局部变量的区别——全局变量默认初始化为0,局部变量不会,必须手动初始化(比如int sum=0;)。
数据类型不够用:比如算“1e5个1e5相加”,结果是1e10,用int(最大2e9)会溢出,必须用long long;J组常考这种“累加/累乘溢出”,比如求阶乘、求和,一定要先想“结果会不会超int”。
3. 逻辑与算法:边界情况别漏,细节要抠严
边界值没处理:比如题目要求“处理1~n的数”,没考虑n=1的情况(比如n=1时循环不执行,结果错);或者“找数组中的最大值”,没考虑数组只有1个元素的情况。
算法细节错:比如冒泡排序里的“内层循环边界”(应该是j < n-i-1,不是j < n);或者二分查找里的“left和right更新”(比如找左边界还是右边界,条件是left <= right还是left < right,没搞清楚就会陷入死循环或找错)。
冗余代码没删:虽然注释不影响运行,但代码里要是有“调试用的cout”(比如测试时输出中间变量,提交时没删掉),可能会导致输出格式不对;或者代码里有死循环(比如while(1)没写break条件),直接超时。
3件事帮孩子少踩错
其实这些易错点大多是“基础细节”,只要考前做好这3件事,就能有效规避:
1. 整理错题本:把平时练题踩过的坑记下来(比如“上次把int和long long搞混,这次要先算结果范围”“输入多组数据要循环读”),考前翻一遍,避免重复错。
2. 模拟考按流程来:初赛掐120分钟做题,复赛写完代码后,自己造“极端测试用例”(比如n=1、n=最大范围、输入全0),看代码能不能跑过,提前发现问题。
3. 记牢基础知识点:数据类型范围、运算符优先级、ASCII码值这些“送分基础”,写在纸上,考前10分钟快速过一遍,别因为记混丢分。
最后想跟家长说:CSP-J/S的竞争,很多时候比的不是“谁会的多”,而是“谁错的少”。
这些易错点看起来小,但积累起来就是十几分的差距——帮孩子提前看清这些坑,考试时多一份细心,就能多一份进复赛的把握。
如果孩子在练题时遇到具体的易错点,随时咨询我们,一起帮孩子把细节抠严,稳稳拿下考试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