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月11日,教育部官网正式公示2025—2028学年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名单,这则消息牵动着无数家长的心!
今天小码就带大家仔细解读这份名单,看看相比之前哪些赛事取消了,又有哪些赛事增加了,以及未来的教育趋势,帮家长们把这些关键信息摸清楚、用到位:
47项竞赛分类名单 示是教育部依据《教育部办公厅等四部门关于印发
这次公布的竞赛名单分为自然科学素养类、人文综合素养类和艺术体育类三大类别。根据公示内容,这些竞赛在2025年9月至2028年8月期间,每学年举办不得超过1次,累计不超过3次。这意味着家长不用再担心孩子被频繁的竞赛“绑架”,能更从容地规划参与节奏。
此次调整幅度较大,同时也反映了教育部对竞赛活动管理的持续优化与规范。
本次白名单赛事表单中,13项曾经在名单内的竞赛本次被移出,其中不乏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老牌赛事,想要让孩子冲白名单赛事的家长需要仔细查看,看看孩子正在备考的赛事是否被取消:
本次名单新增了16项竞赛,覆盖科学、人文、艺术等多个领域,体现了对学生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的更高要求,家长可以结合孩子的特长和学段来参考:
根据上述名单可见,新增的16个赛项更加注重人工智能、科学实验、心理成长和安全应急等方面。
虽然很多家长熟悉的“蓝桥杯”、“北斗杯”等赛事已经不在名单之列。但人工智能方向的竞赛得到了加强,如新增的“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大赛”和“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辅助生成数字艺术创作者大赛”明显反映了人才培养战略方向的转变,也反映了国家对AI人才的重视。
值得注意的是,“人工智能+竞赛”的模式,有望成为2025至2028年各类教育类赛事发展的核心方向。AI学习相关的内容设计,如AI基础实践、AI与学科融合任务等,可见白名单赛事正在从“量”的增长转向“质”的提升,更加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,很可能成为后续竞赛体系中重点布局的方向。
四、编程教育本质不变,以不变应万变
在本次更新的白名单赛事名单中,我们能看到一些耳熟能详的比赛被取消,这不禁让部分家长开始焦虑:“孩子考了这些赛事怎么办,岂不是白考了?”、“这些赛事说取消就取消,现在考了以后不认了怎么办?”、“这么多赛事,该怎么选赛道培养孩子比较好?怎么挖掘孩子的兴趣方向?”......
别慌!其实尽管竞赛名单发生了较大变化,但编程教育的本质并没有改变。编程能力主要考查的是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、编程语言掌握度、算法与数据结构的应用、问题解决能力。
面对白名单赛事的调整,小码王的教学目标一直都是培养孩子驾驭AI的能力,掌握真正的本领以不变应万变,不管比赛怎么变化都可以自如应对,而不是为了比赛而比赛,将孩子培养成比赛机器。
变化是教育领域的常态,而真正优质的教育不会因竞赛名单的调整而失色。就像小码常说的:“我们不是在教孩子应对某一场竞赛,而是培养他们应对任何挑战的能力。”!